导航

认识老年性黄斑变性

时间:2016-01-25 供稿:未知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也称作“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慢性眼病,是与年龄有关的黄斑区变性,它能够引起中心视力急剧下降,影响阅读、驾驶、识别时间及面部特征等,最终导致失明。

一张图自测老人有没有这个病

 

  当凝视中心点时,发现方格表中心区出现空缺或曲线,就可能是眼底出现毛病的征兆,请尽快找眼科医生做详细检查。

 

  老年黄斑变性是引起50 岁及以上人群重度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全球成年人致盲的首要疾病之一。我国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50岁以上人群的老年黄斑变性患病率为15.5%,患者总数超过4000万。

  其中,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是严重视力损害和失明的罪魁祸首,急性进展期可在短短2-3个月内就造成失明的严重后果。

  即便不是急性发作,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化的治疗,2年内85.1%的患者视力将降至法定盲(注:视力小于0.1),意味着十人中有八人将失去视力。

难怪在一项社会调查中,公众纷纷表示,失明比死亡更让人恐惧。

近7成的非治疗花费

  2012年抗新生血管疗法被我国食药局批准上市前,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面临的选择只有两种: 失明或靠传统治疗方法延缓恶化和维持视力。

  2012年中国4个省市医疗费用数据显示,在抗新生血管治疗在中国上市前,由于传统治疗方案无法逆转视力下降,湿性老年黄斑变患者每眼全病程的疾病负担平均高达23万元,其中由于患者因视力损伤导致误工误时、护理花费等造成的间接花费占总体开销的68%。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陈有信教授说,“门诊上我常常看到就诊太晚,或依从性不好,治疗难度很大的病人,不仅让人非常痛心,治疗的花费也会因此增加。”

百姓呼声:新药新疗法早日进医保

  抗新生血管治疗方法给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重现光明的希望。陈有信教授谈到:“2000年,在欧洲,年龄50岁以上的人群中,AMD相关法定盲发生率为52.2例 /100,000人。

  2007年诺适得在欧洲获准上市,用于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至2010年,AMD相关的法定盲发生率下降至25.7例 /100,000人。雷珠单抗上市后的6年间减少50%的黄斑变性所致失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刘哲丽教授的临床所见验证了学者们的研究,刘教授谈到,很多病人因为抗新生血管治疗方式未在医保报销范围而犹豫不决,因而延误了治疗时机,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视力丧失。

  其次,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看,将新治疗方式纳入医保范畴虽然会增加医保支出,但由于能避免失明或视力损伤,因此大幅降低了家庭护理、劳动力损失、外伤治疗和心理恢复相关非医疗花费。预测表明,未来五年,运用新的抗新生血管治疗方式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相比传统疗法,可节约社会总体花费上十多亿元人民币。

  在欧美、日韩及台湾等世界各国和地区,抗新生血管治疗都已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提高规范化治疗可及性,有效挽救患者视力,减少失明这与全社会的努力分不开,医生、企业、患者个人,以及国家的支持缺一不可。